對于83歲的常州軍休干部王文琴來說,今年重陽節(jié)最好的禮物,可能是一封來信。10月23日,她收到省委書記婁勤儉寫來的回信。
在信中,婁勤儉對王文琴在耄耋之年仍心系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、講好航天故事教育下一代給予高度贊揚,強調老年人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,要更加注重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(tǒng)美德,發(fā)揮老年人言傳身教的作用,更好滿足老年人養(yǎng)老服務需求和高品質生活需求。
在常州市軍休一所安度晚年的王文琴,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,讓省委書記為她點贊?記者帶您走近王文琴,聽聽這位老兵用一生講述的不平凡故事。
戈壁灘上有她最美的青春
參加老年合唱隊、打門球……王文琴有著不輸年輕人的活力,她把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、井井有條?!澳贻p時動慣了,到老了也閑不下來。”王文琴笑著說。
王文琴1937年生于河北邯鄲,21歲時報名參軍,在北京培訓數月后就前往荒無人煙的戈壁灘。從此,她扎根大漠30多年,為祖國的航天事業(yè)奉獻美麗青春。
1958年的戈壁灘是一張白紙,場區(qū)只建了一些測量點站和儀器設備廠房,宿舍、辦公樓、道路都沒建好?!爱敃r,那邊不叫‘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’,還叫‘導彈試驗靶場’。我是第一批進靶場的學生女兵,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開荒?!蓖跷那倩貞?,他們住帳篷、吃苦水,一切從零開始。拔草種地、挖水渠、排鹽堿……種種艱辛,她至今歷歷在目?!叭ノ夜ぷ鞯牡胤?,要從蘭州坐火車到清水小站,再坐試驗場專列進場。順利的話,全程26小時。如果遇到沙塵暴,還要在路上耽擱一兩天?!?/p>
自然環(huán)境惡劣,風沙時常掀翻他們的營帳;水、食物緊缺,交通不便,他們不得不自己動手開荒種菜,將打來的駱駝草摻進青稞、小麥中充饑。每天超負荷工作,加上水土不服,不少人得了浮腫和夜盲癥?!拔腋∧[得連眼睛都睜不開,手奇癢難忍,但我們沒一個人退縮!”王文琴的話語中充滿著豪情。
讓王文琴驕傲的是,她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(yè)一個個輝煌瞬間:1970年4月,“東方紅一號”衛(wèi)星成功發(fā)射;1966年10月,“兩彈結合”試驗,核彈頭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成功爆炸;1980年5月,東風五號洲際導彈騰空而起.……“與這些偉業(yè)相比,我們個人所經受的這些苦難是何等渺小!”王文琴感慨地說。
她給省委書記寫信說什么
“年輕時拼命干,這個習慣我到了老年也無法改變,我要在能力范圍內盡力為黨和國家做些事?!蓖跷那僬f。扎根戈壁灘,為國防現代化、為航天事業(yè)騰飛,奉獻最美的青春;退休后,所思所慮依舊是國家,總想著“多做些事”。王文琴就是這樣一個“發(fā)光體”。
1989年,王文琴從西昌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退休,來到常州安度晚年。一個月前,她以“常州市鐘樓區(qū)居民”的身份,給省委書記婁勤儉寄去一封信。為什么給省委書記寫信?答案要追溯到兩年前。
2018年,婁勤儉到常州調研,走進鐘樓區(qū)“道德講堂”,聽王文琴講述“筑夢航天”的軍旅故事。活動結束時,婁勤儉握著王文琴的手,勉勵她多給年輕人講一講老一輩航空人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的故事。
堅持老有所為、繼續(xù)發(fā)光發(fā)熱,王文琴這些年一直這么做。除參加“道德講堂”,王文琴和軍休所戰(zhàn)友們還加入“老兵有故事”宣講隊。宣講隊十多名隊員,其中有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,也有為“遠望號”奉獻終身的工程師。他們走進機關、企業(yè)、社區(qū)、學校,給年輕人講自己的故事,希望他們牢記歷史,汲取力量,繼續(xù)前行。
“今年3月,我們組建‘老兵有故事’宣講隊,軍休老兵們參加宣講的熱情特別高,他們將“為國奉獻”刻在骨子里,有這樣的機會,都愿意跟年輕人多講講。”常州市軍休一所所長金燕介紹說,老兵們進講堂,開辦“老兵便民崗”,向兒童康復中心捐教具,幫自閉癥患兒成長,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(yè)。
“婁書記在回信中勉勵我,要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江蘇發(fā)展,講好中國航天故事,弘揚傳承道德力量,當好新時代青年群眾的引路人。”王文琴激動地表示,“這不僅是對我個人,更是對所有老同志的關心和鼓舞,我們應該更好地發(fā)揮光和熱!”
把老兵故事講好講下去
艱苦的生活磨礪人,富足的精神塑造人。讓王文琴感到自豪的是,兩個兒子長大后接續(xù)她的事業(yè),都曾作為軍人在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為國奉獻。“母親在我們兄弟倆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巨大的?!遍L子肖宏說。在老一輩航天人的感召下,長大后成為軍人繼續(xù)為航天事業(yè)奉獻,對他們而言是“一件理所應當的事”。
講好故事,為年輕一代成長當向導,正是王文琴和她戰(zhàn)友們的使命。她說:“當好螺絲釘,干好自己的工作,這是我可以教給孩子們的最好東西。”
受到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精神感召,“老兵有故事”宣講隊讓王文琴收獲不少年輕粉絲。
“他們是我們成長的榜樣?!蔽溥M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葉陽說,老兵們的故事讓他深受感動, 從“消防兵”到“消防員”,從“橄欖綠”到“火焰藍”,“無論怎么變,初心使命不能改,我要守護好百姓的安寧”。
在校園,“老兵有故事”宣講隊同樣受到追捧。江蘇理工學院學生李祈萱表示,“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對我觸動很大,畢業(yè)后,我也想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?!?/p>
從茫茫大漠到秀麗江南,從奉獻青春到發(fā)揮余熱,變換的是年華和戰(zhàn)場,不變的是為國奮斗的大我情懷。愿更多老人老有所為、老有所樂,成為照亮全社會的“發(fā)光體”。
本報記者 陳珺璐 孫 巡
本報通訊員 蔣嘉偉